国家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在日前发布的2007年上半年全国通信行业运行状况分析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国通信业总体运行平稳,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908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3%。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388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通信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通信业务收入逐步回升;移动用户发展加快,互联网用户进一步宽带化,行业投资同比有较大增长。
在中国通信业步入稳定增长周期的同时,作为通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光通信行业,在历经了近几年的低位调整和蓄势后,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中国光通信业的发展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光纤供应的紧缺,3G的迅速升温,村村通工程的快速铺开,FTTH(光纤到户)、IPTV等新兴技术的逐渐成熟……都从各个方面拉动了光通信新一轮增长的引擎。
产业大环境向好
近几年,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及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集中采购力度的加大,这些都是我国光通信产业持续回升的动力。
据统计,2006年,中国光通信市场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国内光纤市场达到2700万芯公里的规模,比2005年增长35%;国内光缆市场规模达到2000多万芯公里,比2005年增长了27%。市场分析人士预测,2007年中国光通信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将增长15%以上。
当前,国家网络建设的重点已逐步由长途骨干网转向城域网和接入网,接入网的光纤化将是未来光通信增长的重点。
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表示:“目前全球的固话线路为12亿条,未来10年里面有1/3的铜线改为光纤是完全有可能的,那就意味这有3.6亿路光纤,每个用户线路平均长度为3公里,那么未来的10年中接入网的光纤需求就有10亿公里,而这个数字要比过去40年的光纤铺设总量还要大。”
新技术成熟驱动产业嬗变
近几年,业内对于新兴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步伐一直处于进行当中,而中国电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对网络传输的容量提出了新一轮升级和变革要求。因此,就产业自身而言,技术进步和市场对带宽需求增加的双重作用,已成为促进光通信产业嬗变的内在动力。
当前,以3G、NGN、IPTV以及FTTx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的日趋成熟,正引领光通信产业向深入发展。从目前国际上运营商的宽带发展策略来看,FTTH在稳定性、高带宽和多业务承载方面都是目前最佳的接入方式,可以为小区信息化建设、商业用户、高级公寓等客户提供高带宽、高品质的服务,也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一旦随着相关设备、器件成本的降低,FTTH(光纤到户)接入方式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当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光纤到户,中国也正在积极进行各方面的准备。 FTTH将发展成为中国光纤通信产业最为重要的市场,目前,FTTH已经在我国开始推广,预计新型光纤接入方式需要的光纤约为城域网的5-10倍,为光缆干线的25-50倍。未来5~10年,全球用于FTTx的资本支出将从2005年的50多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28亿美元,全球的FTTH用户数将从2006年的1100万户上升到2011年的8600万户。
产业地位凸显光纤预制棒重要性
光通信产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在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保证国家信息安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光通信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基础信息架构的水平和实力,他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作为光纤制造的核心原材料,光纤预制棒技术决定了光纤的性能和质量,其在光通信产业链内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业内专家指出,未来国内光通信产业竞争的核心将向上游制棒技术延伸,为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向产业上游拓展,掌握最为关键的光纤预制棒技术。
据统计,2006年中国光纤预制棒总需求约为900吨,而国内自产光纤预制棒仅为200吨。目前国内仅有长飞和富通能自行生产光纤预制棒,且基本以企业自行消化为主,这也就意味着国内尚有700吨的光纤预制棒缺口。正因如此,国内专家不无担忧地指出,如不掌握光纤预制棒技术并快速形成产业化,中国光通信产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势必进一步拉大,并极大地制约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程度。